1
作为一名奥数教师,我最害怕遇到的问题就是:“我们学的所谓‘奥数’,以后还有用吗?”
这里的有用与无用,主要是指竞赛成绩在小学升初中这一惨烈战役中的分量。可以说,如果没有升初中这一回事,绝大多数人肯定不会和课外的数学有所交集。“奥数”俨然已经成了毒害孩子成长的最大的凶手。
孩子学语文,背唐诗,是增加文化底蕴;学英语,背单词,是与国际接轨;学围棋、练乐器,是陶冶情操;学数学,考竞赛,是自我摧残。一个高中生,背下两千首诗词,获得诗词大会的冠军,就自带了女神光环,但如果一个孩子做了两千道数学题获得了数学竞赛一等奖,就是2B家长和无良机构共同摧残孩子获得的成果。
但是,问奥数“有用”还是“无用”的人,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,我们学的大多数东西都是没有用的。但为什么还要学呢?其实只是在学的过程中磨炼了某些品质而已。背下两千首诗词固然是令人钦佩,认认真真做完了两千道数学题,同样值得人赞扬。可以说,无论哪一种成就,把这个过程中的韧劲和毅力用在任何一个领域,都会是成就斐然。
2
回顾一下我们读书的历史,会发现原来曾经的我们也是那样的光环闪闪。我们背得下唐宋八大家的文章,记得住各种大事的年份,知道什么叫剩余价值,配得平化学方程式,搞定清牛顿N大定律,分得明going to do和will do的差别,还能熟记各种季风带,做到分地球如烹小鲜……
然而,这些,都没有用!
我们不用会文言文和别人交流,也很少去读原版的国学书籍;我们不关心这些历史事件的年份,好不容易记住的事件可能也会瞬间瓦解,搞不好给闺蜜的女儿晒个图,总统就下台了;就算知道了剩余价值,也一样被剥削;化学方程式和牛顿定律也不会对我们学习开车有所帮助;二把刀的英语水平,导致绝大多数人可能就算会分地球,也不一定有机会去那些分过的地方看看……
那么,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,我们得到了什么?
良好的学习方法,使得我们在学习一门不熟悉的技能时,能够事半功倍;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,能让我们在处理复杂事情的时候,有条不紊,井井有序;而背过的文章段落,常常复习一下可能还能预防老年痴呆。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得到了一大笔财富:毅力。
无论诗词也好,数学也罢,抑或是钢琴围棋,把一样东西学到能拿得出手的程度,都是付出过无数苦功的。还是那句话,这样的毅力用在任何一个领域,都是名家水平。
3
江湖上流传着两句让人很反感的话,一句叫“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,这一句已经被无数的人口诛笔伐过了;另句一句叫做“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。”很可惜,这一句是很多人奉为圭臬的至理名言。
因为孩子的童年需要快乐,所以他可想学什么学什么,今天看了一期《最强大脑》,开始猛做数独;明天看了几集诗词大会,觉得还是这个拉风,直奔书店买了一本《诗经》;后天觉着累了,休息一下;突然对乐器感兴趣了,就吹拉几下……学什么都是三天半的热血,随时可以放弃,为什么?因为快乐最重要,想学什么都可以,当然,想不学什么也都可以。
这样的教育方式,让孩子学会了什么我不知道,孩子是否快乐我也不知道,我非鱼,不知鱼的想法,但见过的很多孩子确验证了这样的一个事实:学什么都学不到底的学生,是畏惧困难最严重的一批学生,无论怎么教,都教不出什么成绩,因为他根本就不往里钻!作业可以不写,课程可以不上,回家的复习、预习一样也没有做。知识没学到,还养成了一个很差的学习习惯。但其实反过来说,这样的学生只不过是把课内的习惯带到了课外而已。
终有一天,他们会看着别人在人生的舞台上光芒四射,而懊悔自己没有任何一门才艺能拿得出手;他们会看着别人在知识的路上策马扬鞭,绝尘而去,而自己仍连入门的基础都步步揪心;他们会在工作中畏惧困难,而失去领导和同事的信任;甚至在聚会中,在大家起哄“表演个节目,来一个”时,仅仅能讲一个冷笑话而已……成长的关键期只有一次,这个关键期是开发各种潜能的黄金时段,错过了,也就错过了。
4
我们背过的太阳系九大行星,今天已经变成了八个;我们学过的自然数,今天已经包括0了;我们记过的历史事件,今天已经很多连性质都变了;我们学过的政治经济学,今天可能在很多场合已经不适用了……但是,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坚持到底掘井及泉的毅力,仍然伴着我们前行。
我知道我们学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用,我只是用它们来培养自己的毅力,而已。
图片均来自网络
【版权说明】
本公众号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转载目的在于学习分享与推送好文精选、精读。所选文章和图片均来源自网络,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,仅供参考、阅读之目的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。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最终解释权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